「 周鄭交惡」 讀書心得

 

(卷一第三篇) 呂理胡 105、2、20 

一、課文要

1、春秋時代的社會階級有天子、諸侯、士大夫之分。周朝是天子、鄭國是諸侯、陳氏、季氏是士大夫,各自名分不可混淆。 

2、左丘明初述「周鄭交質」,終說「周鄭交惡」,把周朝天子與諸侯併稱「周鄭」,沒有君臣上下尊卑之分,不譴責鄭國之反叛周朝,卻反而責備周朝欺壓鄭國。呂祖謙認為左丘明的罪過也很大啊!

3、這就是孔子憂慮的原因,所以編著春秋的原因,也是春秋從周平王開始的原因。

二、故事背景: 

1、鄭武公、莊公父子為周平王的兩個執政大臣,平王又想進用虢公執政,鄭莊公因此怨恨,周平王不敢承認,為了取得鄭國的信任,因此周鄭互換人質。周將王子孤質押於鄭,鄭將公子忽質押於周。 

2、後來周平王駕崩,周人將政權交予虢公執行。四月鄭國派武裝軍隊收取周朝溫邑的麥。秋季,又收取周朝洛邑的稻,周王室和鄭國因此有了仇恨。

3、當時的君子說:「信不由中,質無益也。」,意思說:和人家約誓的話不是發自內心,就是有了人質也沒有用。明白按照互相諒解的精神行事,再用禮儀加以約束,雖然沒有人質,誰能離間他們。 

三、呂祖謙認為: 

左傳所記載君子之言,固然出自於左丘明之筆,但推其本源,也是當時君子的議論。他們議論周朝和鄭國,一概稱為兩國,而沒有什麼輕重尊卑。可見那時被尊稱為君子的人,全都不知道王朝的存在了,那麼全天下還有誰知道王朝的存在呢?這便是孔子憂慮擔心的緣故,所以孔子要撰寫「春秋」這部書,也就是春秋是從周平王開始記述的原因。 

四、名句摘出, 


五、讀後心得:

天地萬物有其「天理」存在,人類社會有其「法理」存在,此「法理」在古代即以社會階級表現之,所以周朝的社會階級就是安定社會的「制度」、「法理」。「法理」雖隨著地區的不同,時代的演進而變更,但呂祖謙仍重視當時君臣之別的社會階級制度。看似維護君權,實則為維護當下的「法理」,以免君不君、臣不臣,動搖國本,將招致禍患。根據史書記載,周朝果真滅亡於諸侯的紛爭。 呂祖謙重視「制度」、重視「法理」的真知灼見,實在令吾人敬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華呂祖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