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呂祖謙學術研究協會的推動
大陸呂氏宗祠列入縣級保護古蹟
縉雲縣西岸村呂氏宗祠古建築保護情況通報
中華呂祖謙學術研究會參訪團各位成員:
今天,各位呂姓宗親來到縉雲,來到美麗的仙都,我們倍感親切,非常地高舉。首先,我代表中共縉雲縣委、縉雲縣人民政府,對呂鐘江副理事長一行人的到來表示熱烈地歡迎!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縉雲縣概況和西岸村呂氏宗祠古建築保護情況。
一、 縉雲縣概況:
縉雲縣始建於公元696年,具有1300多年歷史。縉雲地處浙江省中南部,東臨仙居、永嘉,南連青田,西鄰蓮都、武義,北接永康、磐安,是麗水”北大門”。縣域面積1503平方公里,下轄8鎮8鄉和2個農村管理處,644個行政村,總人口44.7萬。縉雲交通區位條件優越。330國道、金麗溫高速公路和金溫鐵路縱貫南北,台縉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已融入長三角四小時交通圈,金溫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將於今年年底開工建設。縉雲自然資源豐富,非金屬礦產”五岩一土”(沸石、珍珠岩、花崗岩、螢石、凝灰岩和澎潤土)儲量很大,其中天然沸石探明儲量1.3億噸,居全國第一位。水利資源一水多用,階梯開發為聯合國指定的亞太地區小水電技術培訓實驗基地。縉雲生態環境優美,地處”中國生態第一市”麗水市,,是”浙江綠谷”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質量位居全國2348個縣(市、區)的第37位,全省第14位,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縉雲旅遊風光秀麗。境內的仙都風景區兼具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光之險,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攝影創作基地、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和浙江省十大休閒度假勝地。河陽古民居是江浙一帶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時期古建築群,全國罕見。縉雲文化特色鮮明。以黃帝文化、婺劇文化、石頭文化為代表的特色文化建設成果豐碩,縉雲作為中國南方黃帝文化輻射中心和祭祀中心的地位得到了廣泛認同。
二、 西岸呂氏宗祠基本情況:
    西岸村位於新建鎮西北2.5公里,總人口近1000人,其中呂姓約600人。據民國河東『呂氏宗祠譜』記載,呂祖謙嫡長孫呂似之於南宋時期從武義遷入縉雲,定居西岸村,從此呂姓家族不斷繁衍生息。
    據記載,西岸呂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辛卯年(1771年),道光戊子年(1828年)擴建,於光緒丙午年(1906年)進行大修。經過多次改擴建和修繕,形成了現在的建築格局。呂氏宗祠佔地面積為745平方米,坐南朝北,前後三進,雕刻技藝考究,雖歷經歲月滄桑,但保存完整,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及文化價值。
三、 西岸村呂氏宗祠保護工作開展情況:
2001年,我縣利用浙江省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摸底工作之機,將呂氏宗祠列為我縣的文物保護點。隨後,我縣按國家三普技術規範要求,多次組織人員實地踏勘,收集相關資料,拍照存檔,繪製平面圖,為做好呂氏宗祠修繕保護工作奠定基礎。
今年以來,在接到呂祖善省長關於加強呂氏宗祠修繕保護的批示後,我縣高度重視,縣長吳筱琳立即批示,要求根據呂省長批示和省文物局要求,切實做好西岸村呂氏宗祠修繕保護各項措施落實。近段時間以來,我縣積極行動,採取多項措施做好呂氏宗祠修繕保護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協調。縣政府多次召集縣文物保護等單位,就做好呂氏宗祠保護工作進行專題研究,並帶領有關人員到西岸村進行實地調查,對搞好祠堂環境衛生,清理堆積雜物,加強日常管理,建立管理制度,做好防盜保護等工作進行部署。
二是列入文保單位。在縣文物部門認真做好呂氏宗祠保護範圍、建築控制地帶等基礎工作情況下,縣政府於9月份將呂氏宗祠列入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隨後,文物部門按照文保單位”四有”要求,加快樹立保護標誌碑,建立組織機構,劃定保護範圍建築控制地帶,完善資料檔案。目前,保護標誌碑已經樹立完畢。三是製訂修繕方案。為做好呂氏宗祠修繕工作,我縣委託有資質的設計單位—東陽古建園林設計公司負責宗祠修繕方案的製訂。8月10日,東陽古建園林設計公司專家一行到實地進行了踏勘。9月6日,設計成員一行4人對呂氏宗祠進行初步測繪,抓緊蒐集文字資料,認真做好總平面圖、現狀圖、立面圖、剖面圖以及現場複核工作。修繕方案預計於11月份可以完成。
四是開展村莊整治。我們在著手呂氏宗祠的修繕保護同時,著力做好村莊整治,及時清理堆積在宗祠中的香菇等物品,做好環境衛生,確保宗祠清潔。動員村雙委、黨員、群眾,全面開展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確保村莊整潔。在村民中廣泛開展文物保護宣傳教育活動,切實提高擴大村民的思想認識,增強參與文物保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目前,在西岸村的村莊規劃、政策處理、環境整治等方面,縣、鄉、村三級累計已投入資金10餘萬元。
四、 西岸村呂氏宗祠修繕保護下步計畫:
一是抓緊修繕。積極配合東陽古建園林設計公司,抓緊完成修繕方案製訂。據初步概算,呂氏宗祠需要修繕經費150多萬元。為確保修繕工作順利推動,我縣將盡快啟動呂氏宗祠修繕保戶的資金籌措工作,多方措施資金,力爭盡快啟動修繕工作
二是加強管理。做好文物保護單位管理,我們確定的原則是屬地管理原則,縣政府與有關鄉鎮已經簽訂了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下步,我們將積極督促新建鎮,進一步加強呂氏宗祠管理,做好管理人員、管理經費、運行維護、防火防盜等各項工作落實。
三是科學利用。做好呂氏宗祠的修繕保護,根本目的還在於在傳承優秀歷史文化基礎上,服務農村、服務村民、服務發展。下步,我們將結合西岸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利用緊靠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河陽村的有利條件,以呂氏宗祠修繕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呂祖謙學術文化研究,紮實做好村莊發展規劃,積極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積極開展宣傳促銷活動,努力推動西岸村時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五、 建議:
一是常來常往。海峽兩岸一家親。我們真誠希望以此為契機,中華呂祖謙學術研究會成員、呂姓宗親以及更多的台灣同胞能夠常到縉雲走走看看,暢敘友誼,共謀發展。
二是關心支持。近年來,縉雲的經濟社會發展雖然有了很大進步,但總體還處於欠發達水平,是發達省份的欠發達地區,縉雲的發展需要你們更多的關心支持。對呂氏宗祠修繕保護工作,儘管需要大量資金,但我們將會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紮實做好修繕保護工作。同時我們也希望中華呂祖謙學術研究會成員、台灣呂姓宗親能夠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以解決呂氏宗祠修繕保護資金缺乏問題。
    以上是本協會2010年9月6日參訪縉雲縣政府的簡報轉載。     

PzxK7zd786vMRMdP0pac2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華呂祖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